圖注:全球能源行業專家、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—劉科院士
石油,又名“液體黃金”。
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相比黃金,石油的屬性更加復雜。不僅是一種能夠全球交易的大宗商品,也是各個國家極為重視的戰略能源儲備。
中東地區是世界大部分石油的儲藏之地。石油帶來了無盡的財富、奢靡的生活,也帶來了多方博弈、恐怖主義和戰亂紛爭。
2020年經歷魔幻開局,新冠疫情全球蔓延,當各國忙著打“抗疫戰”時,沙特與俄羅斯卻打響一場國際石油“價格戰”。
3月6日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(下稱OPEC+會議)減產協議談崩,導致了布倫特原油期貨史上第二大單日跌幅,也是僅次于1991年海灣戰爭時創下的單日跌幅。隨后一周,國際油價經歷了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,油價腰斬,引發美股暴跌,恐慌情緒蔓延。
截止3月18日收盤,WTI原油期貨下跌6.58美元,收于每桶20.37美元,跌幅為24.42%。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3.85美元,收于每桶24.88美元,跌幅為13.4%。
這場石油價格戰到底是因為什么引起的?是否和疫情有關?沙特、俄羅斯、美國三方博弈,到底誰是贏家?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,中國能否從中獲益?
帶著這些問題,鳳凰網財經深度對話全球能源行業頂級專家、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—劉科院士。聽這位能源領域的院士分析石油戰背后的得與失,妥協與堅持,成本與機會。
劉科院士于90年代初在紐約市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,畢業后加入當時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-??松?記者注:在??松兔梨诤喜⒅?, 曾在美孚、殼牌等多家跨國石油公司工作,深度追蹤研究石油與能源30余年。